BIM网校

设计单位结合目前BIM应用现状做下解释

2022-01-18 18:36发布

设计单位结合目前BIM应用现状,我国大多数的BIM应用主要是以设计单位为主导。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应用需求及与建设单位合同中的BIM技术相关约定,设计单位负责进行模型创建及模型信息维护,同时对之后的工程项目各参与方进行BIM技术指导。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根据二维图纸建立初步BIM设计模型或者直接利用相关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依靠BIM设计模型进行相关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并根据应用情况对BIM设计模型进行维护修改,形成完善的BIM设计模型,传递到施工阶段交由施工单位应用并提供相关的BIM应用技术指导;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依靠BIM设计模型开展BIM应用,建立BIM施工模型并将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便于设计单位对BIM模型进行维护;建筑施工阶段结束时,利用BIM技术将工程项目空间信息和设备参数信息有机整合起来,建立竣工模型,为后续运营单位提供数据基础。

摄图网_501183661_wx_商务人士工作讨论(非企业商用).jpg

目前,设计单位主导的BIM应用主要侧重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其主要BIM技术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1)可视化设计:与传统的基于CAD平台进行、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表达的设计工作相比,BIM技术的引入使得设计单位能够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能够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工具的提升,使得设计单位可以通过三维思考形式完成建筑设计,避免了过去由于工具原因造成的信息割裂,对于规模大、工期紧的复杂项目,设计阶段容错率有较大的提高。BIM技术提供的可视化设计,将传统的线性表达的构件以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BIM设计成果的效果图、虚拟漫游等多项目展示手段,其他参建单位能够突破专业技术壁垒的限制,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度直观的了解。

2)参数化设计:与以往的利用CAD使用可见的、基于坐标的几何图形创建图元相比,BIM技术参数化设计将建筑构件和设备的各种真实属性通过参数形式进行相关参数统计和模拟分析。建设单位通过调整构件参数,可以使构件形体发生改变并进行性能模拟比较,从而满足设计要求,准确的在建模过程中捕捉设计标准或意图,也使得模型编辑工作变得更为简单。BIM技术将模型参数与几何图形相联动,实现一处修改处处更新,提高设计和修改的效率。

摄图网_300243090_wx_图像与手绘建筑工程手绘图像(非企业商用).jpg

3)协同设计:与传统的CAD平台协同设计相比,BIM模型的文件格式不仅能够实现对构件、设备等图形的三维立体表达,更加直观,而且能够加载更多其他的附件信息如构件材质、构成等。使得各专业之间的数据具有关联性,充分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交流。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了底层数据支撑,提升了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等多专业多团队基于相同的BIM设计平台协同设计工作,通过实时协同、阶段协同等工作方法,及时解决设计阶段出现的各种错漏,提高设计质量。

4)性能化分析: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利用BIM技术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包含了如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等设计信息,设计单位基于BIM模型所提供的这些设计信息,利用相关的性能分析软件进行光照、能耗、消防疏散等建筑性能分析,获得相应的分析结果,使得原本耗费大量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需要专业人士手动输入专业数据的过程能够自动、便捷、快速的完成,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消除未来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在这种以设计单位为主导的BIM应用模式当中,BIM信息传递是以设计单位为起点,各参建单位根据预先规划设定BIM信息共享权限,分别在自身工作范围内结合自身工作业务需求,从BIM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相关工程信息并将相关工程信息反馈回BIM模型便于BIM信息储存、管理、传导。由设计单位主导BIM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动了BIM应用的发展,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设计单位还不具备直接进行三维设计的条件,主要是将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模型,或者将二维翻模工作转包给其他单位,这样的建模方式有违于BIM设计理

念。除非特殊要求,设计单位一般不会主动将BIM应用推广到整个项目过程,使得BIM技术在施工、运营阶段应用十分微弱。


文章来源:https://www.bimsq.com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