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网校

BIM技术应用在设施维护管理的好处是什么?

2021-05-18 12:03发布

BIM技术代表着新的观念和做法,它不但可大大减少各种重复作业的浪费并提升建筑行业的效能,也有机会大幅改变传统的工程执行模式和商务架构。如今,导入BIM于工程中已是不可抵挡的趋势,除了BIM技术可为设计与施工阶段所带来的已知效益之外,业主们(尤其是政府业主)更看重其后期可为设施管理作业带来的更大的益处与机会:

QQ截图20210518120316.jpg

1. 整合运用全生命周期信息,有利于设施维护管理 

2005年Howell和Batcheler在The LaiserinLetter中所提出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概念,就是期望将建筑工程中图形与非图形信息整合于数据模型中,而这些信息不只是可以应用于设计施工阶段,亦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Building Life Cycle)。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相关人员可持续更新与维护此BIM模型,最后在建筑物兴建完成后将此BIM模型应用于设施管理功能上,由于其保留了完整生命周期信息,便可节省传统设施管理系统中数据必须重制的人力成本与时间,并减低人为错误的可能。当然,Howell和Batcheler提出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模型,在BIM的应用实务上,因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模型的需求并不相同,且考虑这样一个贯穿生命周期的单一共享模型的维护成本恐相当庞大,技术难度也很高,且模型的应用效能通常不会很好,所以,目前的实务是将重点放在,于生命周期中逐步整合建立一个以设施维护管理为应用目标的BIM信息模型,而非试图建立一个能支持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应用的单一模型。

2. 可视化管理有利设施维护效率提升 

传统设施管理多凭人工回报问题与设施位置,然后派人工去现场检视与进行维修决策后,再派工去现场完成维修工作。此种方法相当耗费人力与时间,不仅无法实时地正确掌握现场状况,且反应时间慢,加上若没有完整正确的相关建筑物或设施信息,便容易发生误判。BIM技术是以3D模型展示为基础,结合设施工程项目等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可用以支持建筑物或设施的整合管理,可辅助建筑设施之空间管理,并模拟建筑设施内、外部的视觉效果,亦可清楚显示建筑设施各个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当有维修需求时,管理人员可实时透过3D BIM模型环境检视了解问题发生的正确位置,并由数据库取得所需的相关建筑信息与维护管理信息,减少需要派工至现场检视调查才能进行维修决策之人力与时间成本,若加上良好的维修纪录与备料管理,则更能大幅所短维修时间,增加管理效率及客户满意度。

3. 知识管理有利改善管理流程及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的设施基础资料、竣工图面、设备维护记录等之保存多以人工纸本记录,然纸本保存不仅容易遗失,且于设备发生状况时,维护人员不易立即取得相关信息以进行问题判断与维修决策,进而影响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如能利用3D BIM模型于设施营运维护的知识管理与功能整合,并善用BIM的信息可视化、电子商务化、可仿真分析性等特点,应可大幅改善传统的人工管理流程,并降低设施维护成本。例如,以BIM信息模型为基础的设施维护知识管理平台,可提供使用者于可视化的立体场景中自由检视设施位置与相关属性数据(例如品牌、型号、供货商等),及利用多型态数据(3D对象、2D图说、文件数据等)的多方向性互动查询功能,并可从空间与设施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维修模拟分析;若再辅以历史维护数据与案例查询,应可大幅提升决策判断之质量,降低维护人力及时间成本。


文章来源:https://www.bimsq.com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