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网校

加入BIM圈

扫一扫,加入BIM圈

BIM二十年:模式思想与构件思想

2018-11-25 16:24发布

0

自我改造与晋级,向互联网和IT产业学习软件效劳思想,携带建筑业管理办法及形式思想融入IT,既是BIM的独一出路,也将为IT带来新的活力;放弃对建模软件及构件思想的二十年固执与固守,才干在新的时期破茧成蝶,重拾BIM理想。

一、构件思想

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不可能树立一个完整掩盖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系统,这个应用系统是由上百款不同软件组成,每一款工程应用软件都只是基于特定目的,支持特定阶段的业务工作。而要以BIM为中心数据模型,完成不同工程软件的数据交互必需依赖统一的数据规范。在建筑业,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工业根底类)架构是最为全面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涵盖了工程设计范畴各个阶段满足全部商业需求的数据定义。

IFC规范的第一个版本于1997年1月由IAI组织(Industry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现为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发布。但是,在实践的应用中,基于IFC的信息分享工具需求可以平安牢靠地交互数据信息,但IFC规范并未定义不同的项目阶段,不同的项目角色和软件之间特定的信息需求,兼容IFC的软件处理计划的执行因缺乏特定的信息需求定义而遭遇瓶颈,软件系统无法保证交互数据的完好性与谐和性。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个BIM处理计划,就是制定一套规范,将实践的工作流程和所需交互的信息定义明晰,而这个规范就是IDM规范(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信息托付手册)。显然,这个IDM是针对“完整掩盖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系统中实践工作流程单一软件所需的交互信息”,它的目的在于使得针对全生命周期某一特定阶段的信息需求规范化,并将需求提供应软件商,与公开的数据规范(IFC)映射,最终构成处理计划。2007年发布的美国BIM规范第一版及openBIM办法均以IFC+IFD+IDM为完成BIM的根本规范。

在这种以IFC为规范的中间数据格式实践施行BIM过程中,以构件为对象建模并在不同软件间传送信息,构成了以IFC规范为主要交互规范的“构件思想”。

这种“构件思想”不断主导着BIM理论,但是,至今二十年,IFC的“构件思想”理论并未在实践工程应用中得到真正应用。

IFC作为开放式规范的一局部,与一切其他规范一样,阅历不时开展直至成熟的过程。之后,它会被替代,或者被包含在下一代办法之中。

二、MIS,GIS对BIM的启示

1999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设想,国内的数字xx开端成为热潮。作为中心技术的GIS野蛮生长,每年都有几十个软件参与科技部的国产GIS测评,繁华水平堪比今天的人工智能。当经常被拿来与GIS比照的,是被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MIS,以数据库技术为中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管理等业务系统。在GIS人眼中,MIS是被轻视的,由于其太“简单”,仅是“各种表格查来查去”,而GIS才是前沿,不只包括了数据库技术,更有天文学和各种复杂的术语被拉来撑腰。经常有人讨论:GIS是技术还是科学?

从Google Earth开端,空间信息应用就分化为两条道路:互联网公司的IT道路和传统GIS的地图道路。IT之路借助互联网突飞猛进,阵营不时壮大;地图之路仍在原地踏步。

特别在我国,GIS应用带着较深的测绘烙印,“空间化=地图化=测绘化”的传统思想将GIS应用的天花板拉低。在数字化时期,GIS混的风生水起;互联网时期,GIS根本缺席;而大数据时期的到来,让GIS堕入窘境。

MIS这个名词很快就“消亡”了,“各种表格”成为信息化的根本办法,以“无处不在”的方式“消亡”,正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GIS的开展也是其“消亡”的过程,当初畅想的“群众GIS”如期而至,用了当年意想不到的姿态,“彻底融入IT”也将是GIS最终的归宿。使GIS完成“无所不在”的理想之日,也是其“消亡”之时。

BIM何尝不应该如此?

三、形式思想

克里斯托佛•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将形式(PATTERN)定义为“每一个形式描绘了一个在我们四周不时反复发作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处理计划的中心。这样,你就能一次又一次地运用该计划而不用做反复劳动”。

依据定义,形式包含两个根本的要素,问题以及处理计划的中心。我们首先来看问题。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复用问题的处理计划,以减少处理问题的本钱,这个前提是问题要可以不时的反复发作。假如问题自身不经常发作,那么问题及其处理计划就不能成为形式。再看形式的另外一个要素,处理计划的中心。为什么要加“中心”两个字呢?这是由于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发作时,其处理计划的中心是相同的,但是详细的施行细节上可能会有差别。但是,假如问题的处理计划的中心才是处理问题的难点,背景差别带来的影响是能够随便处理的,那么依然没有违犯形式的目的。

前以述及,IDM是针对“完整掩盖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系统中实践工作流程单一软件所需的交互信息”。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能在产生问题的层次上去寻觅处理的方法,而应当进入更高层次上去考虑。我国建筑业不同子行业有其固定的工作流程,需求不同工作流程节点上的任务软件。工作流程满足“形式”的定义,“构件”散布于各工作流程任务软件中。

“形式思想”就是分离建筑业工作流程,统筹筹划完好的“散布式BIM数据库及其IDM体系”,以散布式数据库替代“构件思想”的单一(“集中式”)BIM数据库,以散布式软件系统替代BIM建模软件,以端对端多样化规范交流需求替代单一的IFC规范交流。构成一种全新的BIM“形式思想”,这种由若干不同但相互联络的功用部件组成的动态BIM系统,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零敲碎打、化繁为简;多方位参与、多角度切入、软件多元化的BIM施行方式,包含着兵法“分而治之”的微妙。国度《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规范》提出的P-BIM实质上就是一种形式(PATTERN)思想。

相关于互联网的一日千里,BIM的“构件思想”开展显得迟缓而激进,现有互联网效劳提供的空间才能并非应有尽有,留给构件思想的空间依然宏大,但假如在思想和技术上继续因循守旧,可能会再次错过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又以机遇期。过去20年,BIM重点在于“构件思想”的数据建模,这仅仅是一种可视化手腕,与空间计算无关。而在大数据时期,应用数据支撑决策才是BIM价值所在。BIM辅助决策的中心是综合与高效,构件思想有先天缺陷成为无解难题。反观基于形式思想的HIM矩阵网格这种互联网效劳的技术道路,网格是空间计算、是信息承载和计算的根本单元,瓦片地图、空间搜索、实时交通、叫车匹配无一例外全是网格……为什么用网格?由于网格在计算机中记载为统一规则的编码,调用编码停止各种运算,是通用的IT办法,可借由各种IT优化手腕应对BIM系统海量数据和海量访问。形式思想包含构件思想。

四、自我改造破茧成蝶

回忆从IFC第一版发布至今20年的BIM开展进程,BIM的开展是该到了从“构件思想”转向“形式思想”、从“阳春白雪BIM”转向“群众BIM”自我改造的时分了。业界常说:“软件定义世界,数据驱动将来”,BIM也是如此。BIM是由众多独立软件组成的系统,其中,数据驱动软件,软件消费数据,假如说数据是粮食,那么软件就是应用粮食加工成食品的工具,两者圆满分离,才干破茧成蝶,产生BIM产业的饕餮盛宴。


文章来源:https://www.bimsq.com
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