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网校

深度文章:BIM人的5年

2019-01-03 12:21发布

1、从BIM四大圣经说起


可能很多BIM新从业人员没听说过居然还有“BIM四大圣经”这玩意,如今百度搜这几个关键字估计都搜不到了。

其实,大概8年前,BIM四大圣经就已经出现了,它是四本图书,都是英文版图书,我国的BIM发展是从国外借来的,我们BIM理论、方法、应用大多来自于这四本图书。


其中有一本叫《BIM Handbook》,至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是四大圣经之首,其作者伊士曼博士也被大家尊称为BIM之父。


当时有一位BIM先驱:何关培先生,无私地翻译了相当多国外BIM的资料,为国内如何开展BIM做了重大的贡献。


2、混乱、繁荣、被吹捧的BIM


自从BIM出现后,很多人都嗅到了商机。

于是从2012年开始,尤其是2014年之后,BIM被捧上了天,尤其是用BIM做过项目,就如同登上了人生巅峰。

颠覆、革命、史无前例、万能、晴天霹雳、行业剧变的字样频繁地在BIM头上种了一棵树,这棵树还真长起来了。

我行你不行,我懂你不懂,我能做你做不了;学BIM高薪迎娶白富美;我们的BIM成功了,你们是假BIM。类似的言论在各种QQ群、微信群铺天盖地的传播。


当时组建BIM QQ群和微信群都是轻而易举地能够上千人。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一大波培训、咨询服务的财富风波就来了。2014-2016第一波BIM财富风波汹涌袭来,铸就了一大批真刀实干、脚踏实地的企业的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多唯利是图、虚假宣传、给大家带来误解的企业。

无论真或假,在商言商,首先是商人,要能活下去,赚钱就是第一位的,别管我黑不黑、脸皮厚不厚,赚到钱的确就是王道。


所以就算有人知道里面的猫腻和问题,也不会当面指出,更多的是附和,他们相信,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


3、关于BIM的一场战役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役,因为对于BIM的误解太多,这些误解从大的方向上严重到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从小的角度上则严重影响个人职业发展。


记得2014年左右,北京有公司给BIM建模员开出10000+/月的薪水,很多初入行业的人员那时受到环境影响,真就以为BIM是万能的,做BIM的最牛。


加上各种软件商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媒体环境,行业中的“非理性繁荣”已经司空见惯。现在看来,当年的那种繁荣,的确是一种灾难,对现在BIM的发展依然造成影响。

 

陈光先生组建了很多沙龙,对BIM的各方面都进行了非常多探讨,在当时群里不少时候都是争论不休,甚至踢过人、得罪过人。但大家的初衷都是“如何在我国走一条正确的BIM导论”,都对事不对人。

陈光先生也发表了很多文章,在我看来,这些文章既落地又非常有道理,准确描述了当前我国BIM的真实情况和障碍,这些文字的水平非常高。


当然,类似这样的BIM认知讨论群当时也有一些,但说实话并不是很多,稍微多一点的是BIM技术讨论群,比如Revit建模、二次开发、族开发、参数化技术,更多的就是BIM交流群了(聊天、宣传、极少量研讨)。

即便如此,依靠个人、沙龙或若干群的力量是不可能阻碍这种非理性繁荣的,毕竟大多数人都要混这口饭吃。

于是,不可避免的,很多BIM新从业人员走入了一些歧途,在很多工作中不仅无法落地,更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对方对BIM的不了解)的招数给行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PPT这玩意了,大家都明白的。


所以,要打赢这场战役,必须更多的斗士站出来,有些是知名BIM公司老板,有些是BIM老兵,有些则是BIM新兵,这些斗士在书中都对BIM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探讨并集大成、浓缩为一段段精辟的文字。他们脚踏实地,应该为人知晓和尊敬。


4、战役的结果


近两年,BIM回归了理性,一方面之前被骗的客户太多了,另一方面BIM真斗士越来越多。

市场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所以那股非理性繁荣已经落幕。

结果是回归了理性,但是很少人去总结这一场战役。前面提到的“BIM四大圣经”对国外BIM发展的理论、方法论、实现路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创新,但我们呢,始终却没有这样哪怕一本圣经进行这几年BIM发展的总结。

这些总结一定是从认知、思维思考出发,对实践进行总结,对创新进行挖掘。


那这些认知,在我看来,对每个新从业人员是一大笔财富,不仅看到了前几年BIM发展出现的问题,能清楚地认识BIM,更能知道我自己要怎么发展;对行业内人员也是一种督促和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自己的BIM企业,突破自己的瓶颈;对老兵同样有重大作用,如何让BIM行业健康发展,这关系到顶层设计甚至是国家数据安全。

前几年,不少人认为从事BIM就是建个模、做几个协同,上项目现场沟通下就够了,工作的障碍都大多在模型啊、交付啊、沟通上,最终无论是做面子工程还是草草完结都OK。


结果这几年再回首,可能真就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因为技术含量实在不高,而且经常遇到各种瓶颈,如软件bug、协同数据不一致等等,而这些问题又一时间没法解决,最后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如果将主要精力集中BIM这个牢笼里,在这个行业,发展注定是很有限的。


有人大型设计院做了5年结构不懂BIM,工资始终在税后14万不到,这就是和时代脱节了。

也有人做了5年BIM,看似时间很长,可惜始终纠结于模型细节而非技术应用、需求本身,现在连中级职称没评上,一级建造师、结构工程师等业内必通过考试都没通过,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难发展,工资水平也达到瓶颈,不做BIM但通过这些考试的人都要比这位朋友强很多。


还有一位朋友,既懂BIM和建筑,又懂IT技术,做了5年,而且结合越来越紧密,年薪早就30万+了(税后)。同样的5年,差距的确很大。


讲了那么多,其实在建筑行业,BIM已经逐渐成为实现建筑工业化中的一个环节,即信息化。

对于建筑这样一个技术实践行业,国家级专业技术认证和职称依旧是最重要的,比如结构、施工、水暖电等专业,人们也还是必须围绕专业技术来升级自己,而非靠单一的BIM。


如果你是搞信息化技术的,就必须强化自己的IT技术并且读懂当前建筑业的IT技术需求。

这些是技术行业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同时你得对BIM这个玩意有个客观、清晰的了解,结合BIM,职业会走得更出彩,而不是被关在BIM笼子里,到头来见不到森林和大海。

人,还是要站在路的最前端脚踏实地。


岁月不饶人,人有多少个5年可以熬,年龄是职业发展的大敌。


转自诚信金泰BIM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https://www.bimsq.com
赞赏支持